建立模型思維,以培養洞見

延續上一篇「從資料到智慧,再到洞見」的文章,為了擁有智慧(Wisdom),培養洞見(Insight),我們可以從學習「模型(Model)」下手,如圖1所示。

圖1. 從資料到智慧

資料來源: Akerkar, Rajendra(2019), “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Business,” Springer.

2012年,密西根大學複雜性研究中心主任斯科特·佩奇(Scott E. Page),他在Coursera上開了一門Model Thinking的課,結果有超過100萬人報名上課。後來他以該課程為基礎,寫成了一本書《模型思維(The Model Thinker)》,並在該書中,詳細介紹何謂模型思維,以及重要的24個模型。

佩奇強調,模型思維方法是一種「透過多種模型來理解複雜現象」的方式,並透過一系列不同的邏輯架構來生成智慧。

其中,模型必須簡單、易於使用,並且能夠進行邏輯推理。佩奇舉例,一個由易感者、傳染者、痊癒者所組成傳染病模型,可以得到發生傳染病的機率。透過該模型,人們可以推導出感染病發生的閾值(即臨界值),超過這個臨界點,傳染病就會發生。同時,藉由模型,還可以回來估計,當有多少人接種了疫苗,傳染病就不會發生。

此外,佩奇在談模型思維時,特別強調多種模型的運用,他認為,單一模型的功能可能已經很強大,但多模型方法有助於消除單一模型的盲點。

一樣以傳染病模型為例。2020年2月,在《Nature Physics》上刊登了一篇探討新型態傳染病流行預測模型的文章。這種新型的傳染病,不同於過去的單一傳染病,它發生的情境,同時會有一個以上的流行病出現(例如:COVID-19肺炎疫情與流感季重疊),因此情況變得更為複雜。該研究證實,一個微小的傳播率變化,將可能導致大規模疫情的爆發。該研究以「超指數(Super–Exponential)」來命名這種比指數型成長還快速的成長。

之所以狀況會這般複雜,主要是因為疾病之間可能相互影響。例如第一種流感病毒可能有助於傳播第二種肺炎病毒。或是當第一種疾病削弱了人體的免疫系統,結果使人們更容易受到第二種傳染病的影響。此外,除了疾病傳染外,社會傳播也可能會促使新的複雜模式的形成。例如,該篇論文作者赫伯特·杜芬(Hébert-Dufresne)列舉了2017年波多黎各爆發登革熱的案例,一場反登革熱疫苗的運動(社會傳播),導致麻疹(疾病傳染)的死灰復燃。許多交互作用的現象,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。

學習模型有助於真實現象的理解。透過一系列多模型的邏輯架構,來生成智慧,培養洞見。

作者: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系博士)、鍾皓軒(臺灣行銷研究有限公司創辦人)

更多商普好文推薦

回到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