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事實是如此嗎?
除了得知貢獻前十名利潤的系列之外,我們可以驗證所謂的「二八法則」是否正確。在企業營收的結構中,我們常聽到「二八法則」或是「20/80法則」這個詞彙,「二八法則」源自為學者Pareto當時發現義大利 20% 的人口,擁有全國 80% 的財產,進而衍伸到商業應用。商業上的「二八法則」多是百分之八十的利潤由前百分之二十的產品所產生。
驗證一下吧 !!
利利用.cumsum()函式創建一欄「累積利潤佔比」將「利潤佔比」依序累加,且篩選出「累積利潤佔比」前百分之八十的系列。結果可以看出,前67個系列就佔了百分之八十的利潤。
程式碼8:
#「累積利潤佔比」= 「利潤佔比」累加profit_data['累積利潤佔比'] = profit_data['利潤佔比'].cumsum()# 找出「前百分之八十」的利潤主要是由哪些系列貢獻profit_data_cumsum80 = profit_data[ profit_data['累積利潤佔比'] <= .8 ]# profit_data_cumsum80的資料結構profit_data_cumsum80.shape
產出:
(67, 4)
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分析,這25個系列在全部系列產品中的佔比。結果約為0.06,也就代表6%的商品貢獻了百分之八十的利潤。這樣的分析果對於實務應用可以作為有限資源下,可以建議企業多投注資源或推廣這6%的產品,或是縮減其它商品的預算成本;或是加強這6%相關產品的後續開發,創造更大的市場需求。
程式碼9:
# 找出創造「前百分之八十利潤」的系列佔總系列的比例len(profit_data_cumsum80) / len(profit_data)
產出:
0.06234413965087282
以上就是今日「二八法則」的行銷操作分享~希望對大家會有幫助!
若是喜歡我的文章可以給我拍拍手,給我多一點動力!!
作者:葉庭妤(臺灣行銷研究特邀作者)、鍾皓軒(臺灣行銷研究創辦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