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平台」與「網路效應」之間的關係

剛開始研究「平台策略」的人,很容易搜尋到一篇刊登於2006年10月號的《哈佛商業評論(Harvard Business Review, HBR)》,篇名為「打造雙邊市場策略〈Strategies for Two-Sided Markets〉」的經典文章,作者是湯瑪士‧艾森曼(Thomas R. Eisenmann)、傑佛瑞‧帕克(Geoffrey G. Parker)與馬歇爾‧阿爾斯泰恩(Marshall W. Van Alstyne)等三人。

在這篇文章談到的「雙邊市場」(Two-Sided Markets),位在市場兩側的使用者,指的就是消費者與供應商,而能將他們連結起來的產品或服務就是「平台」。因此「打造」雙邊市場策略,其實就是在探討「平台策略」。而能建構的基礎就是網路,該文即探討「平台」與「網路效應」之間的關係。

「網路效應」(Network Effect)的概念與「網路外部性」類似。「網路效應」指的是當某種產品(也可能是服務或平台)的使用者增加時,該產品(服務或平台)對消費者的價值會增加(或減少)。舉例來說,當我們身邊的人都使用微軟的Office,這時微軟的Office對我們的價值就會增加。

不過,有一個現象值得特別注意,因為在這裡「網路效應」可分成「同邊效應」與「跨邊效應」,以及「正向效應」與「負向效應」。

「同邊效應」(Same-Side Effects)指的是,平台某一邊的人數增加,同一邊的使用者會覺得平台的價值增加或減少;至於「跨邊效應」(Cross-Side Effects)指的是,平台某一邊的人數增加,另一邊的使用者會覺得平台的價值增加或減少。「正向效應」(Positive Effects)指的是價值「增加」,「負向效應」(Negative Effects)指的是價值「減少」。

將「同邊效應」與「跨邊效應」,以及「正向效應」與「負向效應」進行排列,可以得到以下四種組合(如圖1所示)。

圖1 網路效應

1.正向同邊效應(Positive Same-Side Effects)

對「消費者邊」來說,越多親朋好友使用中華電信的網內免費互打服務為例,作為中華電信用戶的價值就越高。

2.負向同邊效應(Negative Same-Side Effects)

對「供應商邊」來說,B2B的供應商希望使用者越多越好,競爭者則是越少越好。

3.正向跨邊效應(Positive Cross-Side Effects)

對「消費者邊」與「店家邊」來說,越多店家接受Visa信用卡,消費者的便利性越高。越多消費者使用Visa信用卡,店家越有意願加入Visa(而且這種跨邊效應未必會是對稱的。例如:對Visa來說,增加一家「店家」,對其平台成長的影響,可能大過增加一位「消費者」所帶來的影響)。

4.負向跨邊效應(Negative Cross-Side Effects)

對「乘客邊」與「司機邊」來說,一旦Uber吸引「乘客」的速度,遠超過「司機」的人數時,乘客候車的時間就會增加。反之,司機空檔的時間就會增加。

以上的理論,提醒想要經營或是正在經營「平台」的企業,應思考如何妥善管理四種「效應」。

作者: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系博士)、蘇宇暉(台科大管研所博士候選人)

繪圖者:彭煖蘋

更多商普好文推薦

回到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