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pter 05 演算法
一、事有先緊急先後,優先佇列的處理
如果您曾到過世界各地的迪士尼樂園遊玩,您可能會發現每一項熱門的遊樂設施往往都大排長龍。像是最受歡迎、全程二分四十五秒的「太空山(Space Mountain)」,每一次玩下來卻總是要排隊一個小時。有時候,的確也因為人潮眾多,導致顧客滿意度降低。後來迪士尼樂園便推出「快速通關服務(FastPass)」,讓不同等級的遊客可以透過快速通關服務,減少遊樂設施的排隊時間。
「快速通關服務」的概念,後來被許多遊樂園區、風景區所模仿。像是免費、付費、單項、多項……等,不同形式的快速通關服務也不斷地出現。這些快速通關服務,為主題樂園帶來了更高的顧客滿意度,也帶來了更多的收益。
話說回來,快速通關服務本質上就是允許優先權高的人可以「插隊」。至於誰的優先權比較高,可以取決於誰的付費比較高(例如,在主題樂園中購買全額票的貴賓,而非購買打折又打折的離峰時段票的顧客),或是誰比較緊急(例如,在急診室裡,病人的看診就不是依照先到先看的順序,而是依據患者的重症程度)。
事實上,快速通關服務的設計,從資料結構的觀點來看,其實就是所謂的「優先佇列(Priority Queue)」概念。在此,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何謂佇列(Queue),再進一步說明,何謂優先佇列(Priority Queue)。
依據國家教育研究院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的解釋[1],「佇列是一有序串列,若所有的插入作業在該串列的一邊進行,而所有的刪除作業在該串列的另外一邊進行,則此有序串列稱為佇列。」如圖 1 所示。
圖1 佇列
繪圖者:謝瑜倩
由於在佇列裡,最先加入的,會最先被刪除,所以佇列又有「先進先出(First In First Out,簡稱FIFO)」的特性。至於「優先佇列」,則是打破FIFO(先進先出)的規則,讓擁有優先權的人可以插隊。
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,做事比較有效率的人,常會列出「「待辦事項」。這些待辦事項表面上看起來可能沒有邏輯順序,然而實際上在執行時,還是要有「優先順序」。
舉例來說,先把待辦事項臚列出來,接著將待辦事項賦予「權重/優先權」,(亦即待辦事項的重要程度),並列舉出「最重要、……、最不重要」等項目。通常,待辦事項可能是依「先進先出(First-In-First-Out)」的順序來處理,但也有可能是依照額外賦予事項的「優先權」順序來進行。
例如,王小明每天早上起床後,固定要喝咖啡(重要性3分);洗澡(重要性10分);讀英文(重要性6分)。因此,依權重來進行判斷,一定就得先洗澡,再依序讀英文和喝咖啡。如果某天王小明睡過頭、時間不夠,則捨棄咖啡不喝,到辦公室後再想辦法。而某一天早上,突然門鈴響了,有快遞上門,小明勢必得拋下手邊工作,先去應門。因為如果錯過了快遞,晚一點想要再拿到包裹,可能得花更多功夫(此時,收快遞就成了第一優先)。
二、如何找到真命天子/女 - 最佳停止演算法來幫忙
「人為什麼要戀愛?因為生而為人,我們都不完整」,這是漫畫「第 N 次戀愛」的開場白。當然,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,結婚並不一定是戀愛的最佳結局,但是您有沒有想過,如果您一生當中,打算談 N 次戀愛,您應該在談到第幾段感情後,就應該試著與對方定下來?選擇另外一半,其實也可以用數學的最佳停止(Optimal stopping)演算法,來協助做好決策。
其實,怎樣找到真命天子或天女的故事,要從企業如何「找秘書問題」(Secretary Problem)談起。假設您公司要應徵新秘書,總共有 300 人投來履歷,最後決定要面試 100 人。而面試完後,當下就得決定是否錄取,如果當下不錄取,之後也無法反悔。那麼,到底要面試幾個人,或是該採取什麼做法,才有較大的機會,找出最佳人選。
首先,請思考一下,我們的目標是找到「最佳人選」。如果只有一位應徵者時,這時錄取他就對了;如果有兩位應徵者,此時錄取到最佳人選的機率就是 1/2;如果有三位人選,直覺上,錄取到最佳人選的機率是 1/3,但透過另外一種方式,我們可以將成功機率,一樣提升到 1/2。這個方法是如何進行的?
作法如下,當我們遇到第一位應徵者時,先予以保留、不要錄取,等到第二位應徵者出現時,如果他比第一位優秀,就錄取他;如果沒有比第一位優秀,就不錄取他,繼續面試第三位,而且不管第三位面試者是否為最佳,都錄取他。然而,這種方式為什麼可以提升錄取到最佳人選的機率?
我們思考一下,從第一到第三位應徵者的優劣排列組合共有 6 種(如圖 2 所示):
圖2 應徵者的優劣排列組合
當我們採用上述策略時(意即總共有三位應徵者,面試一位後,選擇比之前優秀的,而圖1中的紅色圈圈即為選擇的人),錄取到最佳人選(即「優」)的情境為:中、優、劣;中、劣、優;劣、優、中。六種情境中會出現三次,所以成功機率拉高到 1/2。
透過以上的選擇邏輯,一旦應徵人數擴大到 10 位時,我們應該面試 3 位,經過計算,此時的成功機率會是 39.87 %(而非 1/10);當應徵人數擴大到 100 位時,我們應該面試 37 位,這時的成功機率會是 37.1%(而非 1/100)。
在這種情況下,找秘書問題的答案是 37 人,這就是所謂的 37% 法則。
現在話說回來,因為戀愛常把人搞的心力交瘁,或是讓人愛的撕心裂肺,如果不想在愛情關上,面試這麼多位應徵者,或是根本不想談那麼多場戀愛,就想找到生命中的真愛,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德國馬克斯‧普朗克心理學研究所適應性行為與認知中心的教授彼得‧陶德(Peter M.Todd)教授, 1997 年發表了一篇文章「下個戀人會更好(Searching for the next best mate)」。透露了一個小秘訣,那就是將標準稍微放寬一點。
在該篇文章中,陶德教授透過模擬,證明當我們稍微放寬對伴侶的選擇標準時,如從最佳 1% 放寬到最佳 10% (請注意:1% 和 10% 兩種不同虛線),交往的對象數可從 37 人(— — 曲線的最高點),下降到 12 人(……曲線的最高點),且成功率上升到 77% 以上;如果再將標準放寬到前 25%,交往的對象數則只需要 8 人,且成功率高達 90%。如圖 3 所示。
圖3 不同標準下的交往對象數
資料來源:Todd P.M. (1997) “Searching for the Next Best Mate,”
Simulating Social Phenomena, vol 456. pp 419–436.
DOI:10.1007/978–3–662–03366–1_34.
最後,預祝每位想找到伴侶的單身朋友們,都能順利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/女。
作者:鍾皓軒,羅凱揚,蘇宇暉
出版社:旗標科技
出版日期:2023/02/10
語言:繁體中文
定價:500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