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採用和應用研究議程和影響

本文延續之前〈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採用和應用的前因與結果:社會技術系統理論視角〉(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op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workplace: the socio-technical system theory perspective.)的文章。

該研究提到人工智慧(AI)在工作場所中的問題與回應。以下分別以個人、組織和就業三種層面進行說明。具體問題如表1、表2、表3所示。

 

表1 個人層面問題

 

表2 組織層面問題

 

表3 就業層面問題

1.個人層面

該研究指出,為確保員工跟上發展步伐,組織應提供教育訓練,使其發展核心技能和履行工作職責所需的能力。不同角色所需的具體技能和能力尚未明確,這使得開發有效的教育訓練變得更加重要。

此外,培訓應結合傳統和創新工具,以幫助員工克服對使用AI的抵制。保持員工之間的有效內部溝通和協作至關重要。然而,並非每位員工都熱衷於使用AI和技術,可能會產生不信任、壓力和焦慮,進而導致反效果的工作場所行為。

企業應該設計新的指標來追蹤員工績效及其體驗,例如開發根據員工對AI任務改善流程的實際貢獻指標。這些調整後的指標提供有關員工評估的相關信息,並有助於制定新穎的激勵計劃。

2.組織層面

該研究指出,企業在導入AI時應謹慎處理對員工的影響,以最大程度實現其優勢。合理應用AI可提高效率、降低資本投資,全面改善員工福祉。

高階管理者應成為AI應用的主要擁護者,提供支持、建立內部管理機制、構建人才機制並打造卓越的AI應用團隊。

組織積極引領變革,調整組織文化,視AI為競爭優勢資源。公司定期評估業務模式,尋求與現有模式相輔相成的做法,最終建立混合的商業模式,以創造價值。

在這轉變中,領導力至關重要,企業應關注人類和AI的協作,為組織創造價值。

3.就業層面

該研究指出,AI帶來的組織變革改變了員工角色,也消失了許多傳統工作,可能引起員工不確定、焦慮和抵抗。同時,企業應鼓勵教育訓練,將AI視為技術進步工具,而非取代人類。

政策制定者應該評估背後所需的技術和能力,調整教育計劃,保護就業可持續性。企業應建立技能提升和再培訓機制,同時推動企業社會責任,創造與技術同步的就業機會。

最後,由於AI已改變工作場所的性質,領導者在管理員工和做出決策方面變得至關重要。

作者: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博士)、黃揚博(政大企管碩士、識商創辦人)

資料來源:Yu, X., Xu, S., & Ashton, M. (2023).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op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workplace: the socio-technical system theory perspective. Information Technology & People, 36(1), 454–474. https://doi.org/10.1108/ITP-04-2021-0254

更多商普好文推薦

回到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