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談行動行銷(Mobile Marketing)
美國天普大學博士童思良(Tong, Siliang)等人,2020年1月在《行銷科學學院期刊》(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)上,發表了一篇題為〈個人化行動行銷策略〉(Personalized mobile marketing strategies)的論文。正如該研究的緒論中提到,行動裝置已經重新塑造了行銷人員與客戶互動的模式,並開啟了嶄新的行銷機會。相較於其他行銷策略,行動行銷(Mobile Marketing)的獨特之處在於其高度精準的個人化定位。
該研究指出,行銷專業人員能夠根據即時客戶背景,包括位置、時間、環境、夥伴和動態競爭等因素,透過多元的行動管道(如簡訊、應用程式內和推播通知),巧妙地設計並提供與個人需求高度相關的行動行銷方案。
在過去的大眾行銷時代,行銷人員通常透過傳統媒體管道,如電視和報紙,採取一體適用的廣告策略。然而,隨著網路的普及,行銷人員現在能夠更深入地洞察消費者的線上行為。
新興的行動管道和服務,如應用程式、智慧音箱和短視頻平台等,提供了更多的互動功能,吸引客戶的同時也提供更具個人化的體驗。
同時,該研究分析,行動裝置的普及使行銷人員能夠即時存取客戶的資訊,包括內建的GPS和感測器等。行銷人員可以根據消費者在何處使用手機、何時尋找產品、以何種方式搜尋資訊並完成購買,以及在使用行動裝置時是獨自一人還是與其他人一起。
透過前所未有的個人級行動數據以及人工智慧(AI)和深度學習演算法的應用,行銷人員能夠更準確地預測客戶行為,發現過去難以探索的洞察力模式。
此外,行動裝置透過將數位體驗與線下行為相結合,開創了全新的商機。該研究以共享經濟為例,提到共享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行動裝置的普及。以Uber為例,透過動態定價和最佳路線分配,能夠即時滿足用戶的乘車需求。
另外,現有的線下業務也紛紛涉足行動通路。舉例來說,美國所有主要商業銀行積極推廣行動支付應用程式,以滿足日益增加的客戶選擇行動錢包的需求。
總體而言,該研究明確指出,行動行銷不僅為共享經濟、全通路購物、行動應用、行動支付和金融、行動定位以及行動AI應用等眾多領域,帶來了豐富的機會,同時也為這些領域帶來了實質的創新與發展。
作者: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博士)、黃揚博(政大企管碩士、識商創辦人)
Tong, S., Luo, X., & Xu, B. (2020). Personalized mobile marketing strategies.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, 48(1), 64–78. https://doi-org.ntust.idm.oclc.org/10.1007/s11747-019-00693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