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績拚不過,那就提早培養其他的優勢

兒女因為天資並不聰穎,成績普普,所以從小我就不太在意他們的成績(我的要求是努力拚到班上前 50% 即可,即使拚不到也沒有關係,但總是要有目標 XD)。

只是,如果不拚成績,那要拚什麼?

這幾週,國三的女兒在寫語言學報告,老師鼓勵孩子們能引用文獻(但不強迫,畢竟也沒教如何查詢與引用)。於是我便藉由這個機會,教女兒使用期刊論文電子資料庫與 AI 工具 SciSpace。

這過程的效率與效果比我想像中的好,主要原因來自於女兒的基礎,包括英語程度和使用 AI 工具的經驗。(英語程度與天賦沒有太大關係,只要投入時間,用對方法,就會有所成效。數學、文學則不然。)

至於教學方法,我只教女兒如何遠端連結電子資料庫,並簡介幾種期刊論文資料庫的內容,再打開其中一個資料庫,用關鍵字搜尋,開啟其中一篇paper。之後就請女兒自行練習,同時要求她不會的地方就直接問 o1。

SciSpace 的學習,我也只將政大介紹的短片給女兒,就請她自行上網使用。https://lib.video.nccu.edu.tw/media/378 line

總之,提供資源與方向,但不手把手教,由她自行模索與學習。

以上的經驗,很適合擁有研究方法概念或是寫過碩士論文的家長們參考。提早讓國中的孩子學習研究方法,並且善用 AI 工具,對未來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,將有很大的幫助。

最後,當孩子天資並不聰穎,成績普普時,我們不要拚成績(反正也拚不過別人家的孩子 XD)。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其他的優勢,例如:做決策的能力(與研究方法相關)、用好 AI 的能力、業務能力、財商思維等。

作者: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系博士)、鍾皓軒(臺灣行銷研究有限公司創辦人)

PS

我對兒女說,寒假好好回鹿港玩,不用讀學校的書,但要好好學習 AI 工具。下面是美國創投公司 a16z 在 2024 年底發布的 AI 工具清單。這份清單是由該團隊於上千個 AI 工具中,親身測試後,最終精選出的 36 個應用。我傳給女兒,請她與 o1 協作,根據此清單,發展出寒假的 AI 工具自學計畫。既然成績拚不過,我們就培養其他的優勢 XD。

更多商普好文推薦

回到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