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雨機率有多高?!
有一位國外女網友曾經發佈一段有關降雨機率的Twitter影片。片中的女網友表示,過去她一直以為降雨機率30%,代表當地有30%的機率會下雨。結果到現在她才知道,當天這個地方100%會下雨,只是雨下在當地的哪30%的區域裡並不知道。她這樣的講法,一瞬間把大家搞得越來越糊塗。
就在網路上網友一陣討論之際,氣象達人彭啟明隨後也在自己的臉書說明,在國際上,降雨機率確實本來就有兩種定義。
首先,第一種在該區域內,有多少%的面積會下雨(正如同Twitter影片中女網友後來所提到的)。
其次,則是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對台澎金馬地區「降雨機率」的定義,也就是預測出在某一地區及一定時段內降水機會的百分數,而降水機率預報是指各預報區未來36小時內的3個時段(每12小時為1時段),出現0.1毫米或以上的降水機會,和降水時間以及面積是無關的。
事實上,由於天氣預報的技術越來越好,中央氣象局現在能夠預測的區域範疇也越來越小(越精準),因此依照國際上多數的氣象機構所定義的降雨機率,目前也多以第二種為主。
由以上的內容,似乎已經釐清降雨機率的定義。不過,現在如果我們再進一步詢問大家,「降雨機率30%,代表有30%的機率會下雨。」這句話中的「30%的機率」是甚麼意思,卻得到以下有趣的答案(這些答案是一些大學生與在職人士的意見回饋)。
「就是有30%的「機會」會下雨」(將「機率」改成了「機會」)
「就是有30%的「時間」會下雨」(所以「機率」變成了「時間」)
還有一位大學生更有創意,回答道:「總共有10個單位進行預測,其中有3家預測會下雨」(雖然答案不對,但感覺這位同學比較有機率的概念)
事實上,從機率的定義來看,機率強調「重複出現」的相對頻率(相對次數機率),所以「有30%的機率會下雨。」意指「如果重複出現100次,會有30次下雨。」而不是有30%的「機會」會下雨;也不是有30%的「時間」會下雨;更不是10家單位進行預測,有3家預測會下雨。
那麼,降雨機率的百分比又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?中央氣象局說,目前的天氣預報,係以最近數天的大氣狀況做為起始資料,然後參考過去同樣氣候條件的統計資料,以電腦計算出未來可能的天氣概況。
換言之,預報人員依據氣象衛星得到的雲量、溼度、受天氣系統影響是否會下雨、地形、天氣系統的移動速度及過去的降雨量、降雨時數、範圍等各種氣象資料,經過分析整理之後,預測出某一地區的降雨機率。等於依據最近數日所得的氣象資料,比對過去同樣的天氣狀況中與下雨日數的百分比。(下雨日數/以往與該日相同的天氣狀況之日數)×100%。
作者:蘇宇暉(台科大管研所博士候選人)、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系博士)
繪圖者:謝瑜倩
更多商普好文推薦
人工智慧、機器人、先進技術和人力資源管理:系統回顧
人工智慧、機器人、先進技術和人力資源管理:系統回顧 在2022年3月,《國際人力資源管理期刊》(International Journ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