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統觀點的重要性 —
混沌理論、蝴蝶效應、長鞭效應與系統思考

先前我們提過以「系統觀點」來看企業經營,強調企業不應該只聚焦在企業內部的效率,還應該考量外部環境所帶來的機會與威脅。因為從「見樹又見林」的視角出發,往往才能讓企業或個人,有全然不同的想法。

以下我們簡單介紹系統觀點裡的一些重要名詞,包括:混沌理論(Chaos theory)、蝴蝶效應(Butterfly effect)、長鞭效應(Bullwhip effect)和系統思考(System thinking)。

首先,將「混沌理論」應用於企業經營,指的是企業身處於一個複雜的系統,所面對的環境是混亂、不可預測的。在這個複雜的系統中,一個因素的微小變化,配合背後的連鎖反應,就會對整個系統造成巨大的影響。而這樣的現象,又被稱為「蝴蝶效應(Butterfly effect)」。

「蝴蝶效應」是由美國氣象學家,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愛德華‧諾頓‧羅倫茲(Edward Norton Lorenz)所提出,講的是一隻小蝴蝶在中美洲的古巴拍拍翅膀,有沒有可能在數百公里外的美國德州引起威力強大的龍捲風?(Does the Flap of a Butterfly’s wings in Brazil Set Off a Tornado in Texas? )。第一次聽到這個理論的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,但不妨想想看,某軍事強人決定向太平洋發射一枚飛彈做為警告,起因是他昨天心情不好。而他心情鬰悶的原因,可能是前天和太太吵架,至於引發這次吵架的原因,源自於他太太沒有買到一件漂亮的衣服…。

因此,無論是蒙古的沙塵暴影響到美國夏威夷海域的漁獲;美國華爾街的股市崩盤,引發全球金融海嘯;非洲突尼西亞的一起自焚事件,在臉書等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,帶來了「阿拉伯之春」,讓多名北非與西亞的國家領導人下台。這些都是蝴蝶效應的真實案例。

如果再將蝴蝶效應應用到企業經營,可以用一個有趣的遊戲來說明。在《第五項修練(The Fifth Discipline)》這本書中,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‧聖吉(Peter Senge)提到了系統觀點的應用。聖吉教授透過一個名為「啤酒遊戲」的案例,來說明消費者需求微小的變化,將對上中下游供應鏈產生多大的影響。

所謂的「啤酒遊戲」,指的是有一款叫做小情人的啤酒,某天需求突然增加(從每週4箱需求變成8箱需求,之後也是8箱,沒有繼續增加),但因為初期存貨不足,導致缺貨,讓上游的批發商、製造商誤以為需求暢旺,結果訂單不斷追加,但又因為初期存貨有限,製造不及,導至缺貨情況日益嚴重。隨後,好不容易生產達到了訂貨量,可以大批交貨,但新收到的訂購量卻開始驟降(因為每週需求之後還是8箱,沒有繼續增加)。結果,到了遊戲結束之前,幾乎所有的參與者,都只能坐看自己無法降低的龐大庫存,而前端的零售商每星期還是只能賣出8箱。透過啤酒遊戲,我們可以了解,在產銷過程中,一個小小的變動,經由整體系統之加乘,最後引發意料之外的結果。

啤酒遊戲呈現出當消費者的需求增加時,離最終消費者最遠的上游製造商,往往會因為時間的落差,導致對消費者需求的誤判,使得越往上游波動越大,這樣的現象又稱為「長鞭效應(Bullwhip effect)」(如圖1所示)。

圖1. 長鞭效應

其實,彼得‧聖吉要強調的是,人們的思考模式常常是線性且有侷限、重視個別事件、很少以宏觀系統來思維。彼得‧聖吉同時再三強調「系統思考(System thinking)」的重要性。他認為,系統思考是一種宏觀格局,企業要把自己視為系統當中的一部分,知道自己在系統中的位置與角色,進而發揮對系統的影響力以解決問題。

再提醒一次,系統(System)是從環境中獲取資源加以轉換,再以產品或服務的形式輸出。它受環境影響,並需要部門與人員等子系統互相合作。由系統觀點看企業經營,意味著企業內某一部分的決策,會影響到其它的部分。因此,管理者必須協調組織內各部門、單位與個人,確保它們能有良好的互動。同時,了解外在的影響因素,以及其對系統的影響,並以宏觀的角度思考問題,避免陷入本位主義。

作者: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系博士)、蘇宇暉(台科大管研所博士候選人)

繪圖:傅嬿珊

更多商普好文推薦

回到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