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動行銷組合(Mobile Marketing Mix)

美國天普大學博士童思良(Tong, Siliang)等人,2020年1月在《行銷科學學院期刊》(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)上,發表了一篇題為〈個人化行動行銷策略〉(Personalized mobile marketing strategies)的論文。並於其中提出了個人化行動行銷組合(Personalized Mobile Marketing Mix)(如圖1所示)。

圖1 個人化行動行銷組合

該研究指出,麥卡錫(McCarthy)所提出的4P行銷組合概念,主要關注實體產品和推廣。然而,隨著行動行銷的興起,行銷組合逐漸轉向以顧客為中心的5P個人化定位。研究進一步擴展了行銷組合的概念,提出了包含行動產品(Product)、行動定價(Price)、行動通路(Place)、行動推廣(Promotion)和行動預測(Prediction)的「行動行銷組合」(Mobile Marketing Mix)。

透過行動裝置,行銷人員能夠深入瞭解客戶的情境因素,包括實體位置、時間資訊、跨通路行為、周圍環境、購物夥伴和市場競爭等多元面向。

借助有關客戶背景因素和行為意圖的豐富訊息,行銷人員能夠發展出滿足顧客行動需求的虛擬服務,同時制定更適合個人化需求的定價策略。

該研究以Uber為例,其複雜的演算法根據乘車請求的數量和道路上的空閒司機數量,計算最佳資源分配。因此,公司可以在尖峰時段向客戶收取較高的費率,在平淡時段向客戶收取較低的費率。這種動態定價策略完全取決於客戶支付意願和市場供應的變化。

此外,行動裝置也能使行銷人員追蹤客戶的行動搜尋行為和線下位置,在購物者即將購買時,適時地向他們提供促銷活動。這些數據使行銷人員能夠了解客戶的跨通路購物行為,並透過全通路提供無縫的購物體驗。

例如,該研究提到,梅西百貨透過對客戶地理位置資訊的洞察,以店內折扣促銷來瞄準商店周圍的潛在客戶,促使增加客流量。Zara也透過線上和線下通路的銷售,來評估其行動擴增實境(AR)應用程式的效能。

最後,該研究提出,行動裝置已成為顧客購物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,而行動行銷5P,能協助企業發展出有效的行銷組合策略。

作者: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博士)、黃揚博(政大企管碩士、識商創辦人)

Tong, S., Luo, X., & Xu, B. (2020). Personalized mobile marketing strategies.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, 48(1), 64–78. https://doi-org.ntust.idm.oclc.org/10.1007/s11747-019-00693-3

更多商普好文推薦

回到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