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策略的規模化
此篇延續由美國埃默里大學商學院(Emory University’s Goizueta Business School)資訊系統與運營管理系教授阿南迪·巴拉德瓦吉(Anandhi Bharadwaj)所撰寫的文章〈數位商業策略:下個世代的洞見〉(Digital Business Strategy: Toward a Next Generation of Insights),從範圍、規模、速度與價值創建方式四大關鍵面向探討企業的數位策略。
研究指出,規模曾是過去工業時代主要的盈利驅動因素,透過擴展規模可降低產品單位成本並提升盈利能力。然而,隨著各項基礎設施開始導入數位功能,我們必須更進一步釐清數位策略擴展規模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。
1.企業靈活性
研究指出,透過數位技術的應用,企業得以擁有靈活的基礎設施,使其能夠迅速擴張或縮減,實現即時調整的能力。以雲端服務為例,透過自助服務、虛擬資源以及不受實地限制的網路訪問,企業可根據實際需求快速調整計算資源,協助企業靈活應對數位市場的動態變化。
2.網路效應
所謂的網路效應,是指當越多人使用某項產品或服務時,它的價值就越高。舉例而言,某人身邊使用臉書的朋友越多,則此人註冊所獲得的效益越大。
該研究提到,該研究進一步指出,隨著眾多產品與服務透過數位方式互相串接,網路效應將成為區隔價值創造主張的關鍵差異點。除了軟體領域外,不僅僅在軟體領域,各行業的企業都應納入網路效應和多邊商業模式(Mutisided Business Model)納入數位策略的考量,透過數位互聯與各方參與者進行連接。例如,谷歌與安卓(Android)設備的合作夥伴。
3.資訊豐富度
目前,我們身處在擁有數位平台、寬頻網路、雲計算和數十億智能終端設備的世界,同時充斥著大量的數據、資訊和知識。因此,該研究強調在實施數位策略的規模擴大過程中,企業需要深刻了解如何透過有效的組織管理,精準地掌握持續生成的龐大數據。
4.聯盟夥伴
該研究強調,隨著數位策略的持續演進,企業能透過共享數位資產,建立與生態系中其他企業的聯盟與夥伴關係。例如,可進行共享預定系統、線上交叉銷售等合作。
此外,企業可以模組化其業務流程,透過快速串接的方式輕鬆新增或更換功能,以實現企業間數位資產的緊密連結。舉例而言,企業可利用GPT-4的應用程式編程介面(API),快速整合智慧對話功能至其產品或服務中。
以上四個方面突顯了數位策略規模化所需考慮的層面,以及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。
作者:黃揚博(政大企管碩士、識商創辦人)、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博士)
Anandhi Bharadwaj ,Omar A. El Sawy ,Paul A. Pavlou ,N. Venkatraman, MIS Quarterly, Vol. 37, №2 (June 2013), pp. 471–482 (12 pages). https://www.jstor.org/stable/43825919
更多商普好文推薦
系統觀點的重要性 — 混沌理論、蝴蝶效應、長鞭效應與系統思考
系統觀點的重要性 — 混沌理論、蝴蝶效應、長鞭效應與系統思考 先前我們提過以「系統觀點」來看企業經營,強調企業不應該只聚焦在企業內部的效率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