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服務利潤鏈,促使企業成長與獲利
不管是製造業或是服務業,只要產品(或服務)一旦銷售出去,企業就有責任一路完成最終的售後服務,以獲取利潤。而行銷管理裡有一個模型,能協助我們釐清,企業獲利的成長與人力資源管理有著密切的關係。這個模型稱為「服務利潤鏈」(Service-Profit Chain)。
哈佛大學教授詹姆斯·赫斯克特(James L. Heskett)等人,於2008年在哈佛商業評論(HBR)上發表了一篇文章,〈讓好服務變成好生意(讓服務利潤鏈發揮效用)〉(Putting the Service-Profit Chain to Work)。
赫斯特克在這一篇文章提出「服務利潤鏈」的概念,強調組織的「獲利」與「成長」,來自於「顧客忠誠度」。顧客忠誠度又源自於「顧客滿意度」,顧客滿意度取決於「服務價值」。服務價值的提供,又來自於「滿意、忠誠且能夠創造生產力的員工」。而滿意且忠誠的員工,則起源於「內部品質」(包括:職場環境、工作內容、決策自主、甄選訓練、資訊溝通、獎酬制度…等)。
簡單來說,「服務利潤鏈」就是,企業讓員工滿意,員工讓顧客滿意,顧客就可以讓企業滿意,進而形成良善的循環,如圖1所示。
資料來源:Heskett, James L., Thomas O. Jones, Gary W. Loveman, W. Earl Sasser, Jr., Leonard A. Schlesinger, 2008, Putting the Service-Profit Chain to Work, HBR, July–August 2008.
值得注意的是,在服務利潤鏈的整個過程裡,「人資部門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。因為,人資部門對於公司的獲利,可以有著絕對性的影響。以「服務利潤鏈」來分析,人資部門應積極協助各單位的「甄選」與「留才」。一般來說,人資部門會花最多心力在甄選上,但卻花相對較少的時間在留才(因為這部分似乎應該是直屬主管的事)。
其實,人資部門可以透過「教育訓練」、「組織發展」、「組織承諾」、與「賦權」等工具,協助企業塑造出良好「內部品質」的氛圍。亦即讓員工對工作本身、對同事、對公司擁有良好的感覺,進而增加員工忠誠度,做好留才的動作,並減少因為員工流動所造成的損失。當員工擁有高度忠誠後,再配合良好的教育訓練,來提升員工生產力,進而創造服務價值,增加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,最後驅動企業的成長與獲利。
透過以上的邏輯思路,人資部門就可以根據組織發展的計畫(例如:教育訓練、組織發展、組織承諾、與賦權…等),設定相關的KPI(例如:員工滿意度、員工留任率、組織認同…等),以提升各個部門的績效。同時,透過這樣的邏輯,人資部門也可以瞭解,自己對於公司獲利與成長的貢獻,進而強化自己在公司的定位,而不是把自己做成只注重同仁上下班,出勤要準時打卡的末梢單位。
作者: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系博士)、蘇宇暉(台科大管研所博士候選人)
繪圖者:謝瑜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