鳥之眼與蟲之眼

  2006年諾貝爾世界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·尤努斯(Muhammd Yunus)一生都在為孟加拉的貧困人民努力,並發展出「小額貸款」的理論和實務,創建出孟加拉鄉村銀行,給家窮而無法獲得傳統銀行貸款的小型創業者貸款。他曾在演講時,提到「鳥之眼(Bird-eye)」與「蟲之眼(Worm-eye)」的比喻。他說,鳥眼能夠俯視每一樣事情;而在蟲之眼裡,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。乍看之下,這兩種觀點,似乎以鳥之眼為佳,但事實上並非如此。

  尤努斯自己就提到,「透過鳥眼能看到的事情太多了,但卻不會太詳細。身為一位教授,如果我用鳥之眼來看待貧窮,我會寫一篇論文。但我用蟲之眼來看貧困,就會看到那些受苦的人是我的鄰居,所以我沒有寫論文,而是在想如何幫助他們」。

  《臥底經濟學家的10堂數據偵探課》(How to make the world add up)一書作者提姆.哈福特(Tim Harford),將鳥之眼與蟲之眼的概念對應到統計思維。鳥之眼觀點(Bird-eye view)意指從數據中得到整體與嚴謹的洞見;蟲之眼觀點(Worm-eye view)意指從經驗中獲得豐富但狹隘的認知。

  這兩種觀點各有其優缺點,一種宏觀、一種微觀;一種是客觀的研究方法,但研究結果可能會因為許多限制,甚至出錯。一種是主觀的個人經驗,但個人經驗畢竟範疇侷限,無法涵蓋所有情境,如圖1所示。

0*WbHGbBHQSTn55z4P
圖1 鳥之眼與蟲之眼

  哈福特以自己親身的經驗為例,倫敦巴士的平均乘客數是12人,但他每天早上跳上擠滿人的倫敦雙層巴士時,單單座位數就有62個卻全都坐滿人。顯然統計數據與真實情境之間,存有重大差異。

  當然我們也可能會想到,不能拿整體平均數據與尖峰時的個人感受來進行比較,要比較的統計數據應該是尖峰期間的平均乘客數。但在實務上,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時,卻常常無法取得更細部、更詳實的數據,導致在資料分析時產生侷限。

  哈福特建議,在進行問題的思辨時,應該結合兩種觀點的優點,彼此之間相輔相成,並思考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。

  統計思維是一項很好的工具,但每一種工具都有其適用性與局限性。如何與其他工具相互搭配,最終在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做到「見樹又見林」。甚至是禪宗《指月錄》中所提到的「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還是山」,就有賴我們對統計思維、研究方法,以及其他新的工具,熟悉與精進。

  同場加映:波士頓顧問群(BCG)在分析問題時,除了會用「鳥之眼」與「蟲之眼」,往往還會加上「魚之眼」讓自己的視野更週全,像是在水中,可以透過魚眼,來判斷未來的潮流與趨勢。

作者:提姆.哈福特(Tim Harford),譯者:廖建容、廖月娟,《臥底經濟學家的10堂數據偵探課》,天下文化。

作者:羅凱揚(台科大企管系博士)、蘇宇暉(台科大管研所博士候選人)

繪圖者:謝瑜倩

更多商普好文推薦

回到頂端